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教育从何处出发?教育将去向何方?学校教育如何转向?
本书主要探讨学校转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新转向。
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创设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作者首先从比较综合的层面集中探讨了学校的未来转向,提出了转向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之后又从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治理;最后从课程和教学的角度,讨论如何从教走向学,以及课程育人的理念与方法。作者还关注到了学生,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应对不确定的时代和未来。
本书适合中小学校长、教师阅读,也适合家长和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汪正贵 安徽宣城人,教育博士,青岛中学校长,教育部首批中小学校长国培专家。
目录
第一辑 学校的转向
校长是师生的首席服务官
从制度思维走向机制思维
双刃剑与手术刀
从自由、自律走向自主
将个别化进行到底
从教走向学
我们在谈课程时,到底在谈什么
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中心
中小学校多大规模最好
以差异取代差距
第二辑 教育之弱
教育之弱
君子如射
一个馒头的诱惑
师忆
教师职业的三重悖论
给学生一个回忆和怀念学校的理由
创造让人怦然心动的教育瞬间
教育的内卷化及其他
第三辑 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我们深信
莫让价值观成为翻领上的别针
校长应警惕自己成为组织的天花板
如何宣介你的学校
学校组织结构如何为基层赋能
学校制度是制动器,更是发动机
制度中的“度”
第四辑 把打碎的镜子重新拼接起来
为学习而设计
把打碎的镜子重新拼接起来
“双减”后,课堂教学如何转向
以教学评价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无体育,不教育
为什么要重视艺术教育
重视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
第五辑 以确定的品格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人生如逆旅
那些没有人告诉过你的事
河流高不过它的源头
以确定的品格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时间是什么
半生唯爱是读书
遇见经典
如何提炼你的教育思想
后 记
相关推荐
-
《教育艺术随想录》
1995—2017,从高密一中到北京十一学校,
跨越20年的自我对话,一位中国校长的思想成长史
——看李希贵第一本著作这样迭代。作者:李希贵 -
《新学校十讲》
《新学校十讲》一书集结了李希贵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及在历次年会上的发言,从“新学校”的理念阐释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作者:李希贵 -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
本书针对学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精选了《中小学管理》创刊25年来的精彩文章。这些文章集中了管理专家及校长们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帮助读者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校管理。作者:沙培宁 柴纯青 主编 -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校长》
今天,我们怎样当校长?校长的首要工作是什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引导和帮助教师?怎样办一所美好的学校?……闫学校长从苏霍姆林斯基丰厚鲜活的著作中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作者:闫学 -
《重新定义学校》
变革时代,学校需要重新定义。作者:李希贵 -
《教育从何处出发》
在书中,作者从历史、文化等多种角度,讨论了学校的隐喻、学校空间的意义、学校的育人功能等,回答了学校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未来学校转型的基本路向。作者:汪正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