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课程改革历经数次,依然举步维艰,这是为什么?教书与育人为什么常常被割裂为“两张皮”?教育难道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与艺术?
本书收录了北京十一学校400多位教师研发、绘制的200多张“教育海报”,可谓该校变革全景的“微缩图”。在不断挑战自己的高强度探索中,老师们从实际问题和教育痛点出发,把“育人价值观”分解到“最小单位”,研发了一系列教育策略、方法和工具。这些“教育海报”,体现了可视化、可迁移、可操作的特点,它们犹如一把把斧子、一个个扳手那样实用。这些海报,展现了十一学校的老师们“让教育真实地发生”, 萃取教育经验、解决真实教育问题的追求,并鲜明地呈现出“不育人无法教书”的新境界。
这是400多位普通教师的智慧创造。
作者简介
沈祖芸,独立教育媒体人、学校发展咨询师。《教育能见度》公众号创始人。
相关推荐
-
《重构学校文化》
一所普通学校,为什么能在短短数年里快速崛起,成为京城名校?
凭借重构学校文化,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成功实现了“逆袭”。作者:范胜武 -
《改变世界,以教育的方式:北京十一学校变革启示录》
北京十一学校之于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的价值,
不仅在于她能够培养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道路上,
还在于有多少教育者、多少学校会朝着她提供的新方向走去。作者:李斌 -
《课堂里走出教育家——崔永元与北京十一学校优秀教师“实话实说”》
他们从课堂里走来,向你倾诉他们在学校变革和职业成长中的困惑、挣扎、蜕变与收获。
演讲、访谈、答问,原汁原味呈现。
崔永元全程主持,有时令人捧腹,有时令人沉思,有时令人落泪。作者:沈祖芸 杨雄 主编 -
《把教育装进日子里》
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详细记录北京十一学校26个校园文化日的
设计理念、教育价值和操作要领作者:北京市十一学校“我们的故事”项目组 -
《一所学校的教育蜕变》
北京十一学校实验中学系统学习借鉴“十一学校肓人模式”,
从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治理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变革,成效显著作者:孙天华 主编 -
《教育者的转型:追寻更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
面对时代挑战和对教育的更高需求,教育转型势成必然。探索与实践更高水平、更适合学生成长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也有赖于教育转型。而教育转型有赖于教育者的转型。本书直击教育转型的痛点、难点,为教育者自我变革提供了样本。书中六位教育者转型的经历,会让你收获自我变革的信心和勇气。作者: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