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式学习指导手册:每个教师都能做PBL(小学版)》
国际项目式学习研究与推广机构“巴克教育研究院”全新力作!
创造真正的求知需求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 用引人入胜的项目,让每个学生爱上学习!
- 深耕项目式学习(PBL)领域30余年的美国教育机构“巴克教育研究院”精华总结,全面升级“工具箱系列”书籍。
- 刘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可钦(国家督学,中关村第三小学原校长)、汪正贵(青岛中学校长) 诚挚推荐
- 深入七大项目式教学实践,提供大量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策略和工具,以及真实的项目案例分析,回答PBL教学中的常见疑惑。
- “PBL专家小贴士”“用于远程学习”“特别关注”等板块穿插全书,随时提醒和总结关键内容;书后更附有完整的“项目设计评价量规”“项目式教学评价量规”“项目规划表”,以便老师轻松进行自评自测。
- 配套精美书签,扫描二维码解锁更多“项目式学习”资讯,获得PBL探索者大礼包。
内容简介
为什么项目式学习(PBL)在全球变得日趋流行,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是有效的。它能让学习变得更鲜活,更有意义。但是在从传统教学转向PBL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面对重重挑战。
阅读本书,你将了解:
- 如何写好驱动性问题?
- 怎样从课标入手设计项目?
- 跨学科项目容易出现哪些误区?如何避免?
- 短期、中期、长期项目设计的侧重有何不同?
- 怎样管理课堂上的混乱?
- 形成性评估到底怎么做才有效?
- 什么样的项目才算是“真实”的?
…………
本书围绕七大项目式教学实践,为从项目设计到实施的各环节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工具和实例,还为在PBL中融入读写教学、社会情感学习和远程学习等内容开辟了专门的板块。无论你是项目式学习的新手,还是想深化教学实践、学习一些新技巧的行家,在这本由PBL专家和资深教师编写的指南中,你都能找到设计高质量项目并有效实施的实用攻略。
作者简介
巴克教育研究院项目式学习计划(PBLWorks–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简称PBLWorks) 项目式学习领域拥有30余年实践经验的高质量资源及专业发展服务机构。其愿景是让所有学生,无论他们身在哪里、背景如何,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PBL教学,从而深化学习,并在高校、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成功。它致力于向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校领导提供PBL专业发展服务,也为合作学校和学区提供长期支持。它还主办一年一度的“PBL世界大会”,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PBL在线资源和课程。它的上级组织巴克教育研究院是一个以使命为导向的非营利组织,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诺瓦托市,一直专注于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译者简介
来赟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育学硕士。蔚来教育联合创始人,四维教育研究院PBL项目式学习教研中心主任、首席培训官。深耕教育行业25年,曾任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研主任、海外教育集团教研总监。
邢天骄 蔚来教育创始人,一点家庭教育创始人,PBLWorks中国主理人,浙江家庭教育学会理事。深耕创新教育8年,致力于通过PBL赋能学校和家庭的施教时刻。
相关推荐
-
《教育的基础》
什么是教育的基础?什么是人生最关键的考卷?是培养收集观点的人,还是创造观点的人?名校是陷阱吗?教育要培养孩子什么核心素质?怎样培养智慧的“学生”,而不是聪明的“考生”?创造性能教吗? STEM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吗?从走课制里能“走”出什么?……作者:黄全愈 -
《这就是芬兰教育》
学生没考试,教师没考评,连续多次在PISA测试中表现卓越——兼顾“快乐”和“高质量”的芬兰教育受到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瞩目。芬兰教育是怎么做到的?真实的芬兰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作者:钱文丹 著 -
《平视美国教育》
对那些令人棘手的学生,美国教师都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
美国学校是如何管理教师的?
我们到底能从美国教育中学到什么?
让我们跟随王晓春老师一起,理性地看待美国教育的现状吧!作者:王晓春 -
《云端学校:没有老师,学习如何发生》
假如在贫民窟的墙壁中嵌入一台电脑,邀请附近的孩子们一起来学习——没有教师、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会发生什么?
本书呈现了云端学校创建的全过程,分享了这项大胆而极具创造力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描绘了互联时代儿童自主学习的新形态,并预测了未来学习的新图景。作者:[印度] 苏伽特·米特拉 著 -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
美国老师是怎么上课的?
美国学生在课堂里做些什么?
美国“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美国课堂环境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一张纸”的背后有何玄机?作者:李海林 -
《教育方法学》
本书既是综合概括了近三十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航海图,又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的罗盘针。本书既是教育学的教科书,也是汇集了作者对书中所网罗知识的独特的个人新见解的心血结晶。书中深入浅出的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带给教师诸多有益启发,读者据此可以建构各自的教育学观、展开独自的教育学设计。作者:佐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