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改这么多年来,仍有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上不好语文课,或者想上好语文课,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找不准努力的方向,摸不清语文课的脉搏。
本书的71位作者均是国内知名的学者、作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以深情、温暖的笔触,追忆个人早年母语教育的经历,勾勒出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母语教育的生动图景,留下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很多作者在写自己亲历的母语教育的同时,也塑造了国文教师的群像。他们的音容笑貌、学识修养、风骨情操,透过学生的追忆跃然纸上,感染着我们,令我们肃然起敬,也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师”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相信本书可以给广大语文教师及家长带来启迪。
作者简介
王丽,浙江省乐清市人,曾任中学和师范学校语文教师。1997年11月在《北京文学》发表《中学语文教育手记》,引发了有关中国语文教育的社会大讨论。现为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著有《人世间最美丽的》《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主编有《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台湾“高考”语文考什么》等。
相关推荐
-
《一张桌子一本书:在阅读课上遇见你》
教授阅读课的前提,是做一名合格的阅读者。沿着文本细读的小径,在文字中翻山越岭,带学生进入广阔的阅读世界。作者:童蓓蓓 -
《儿童的语文:于永正语文教学思想精义》
语文老师要把自己修炼成这样一本语文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者:于永正 著,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编 -
《小种子教室的童话剧之旅》
戏剧课,给教育无限可能,让人生更有力量!作者:桃夭 -
《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
“为言语智能而教”从儿童智能发展出发,确定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由此聚焦教学核心目标,重组语文教学内容,并贴近儿童的学习心理,设计板块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用课堂教学实践来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开辟一条科学化的语文教学新路。作者:薛法根 -
《余映潮谈阅读教学设计》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历时六年研究阅读教学问题,直面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用实用的教学方法,雅致的教学设计,让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有趣有味有深度!作者:余映潮 -
《我们的语文课》
71位当代名家,以深情、温暖的笔触,追忆个人早年母语教育的经历。这些文字,是对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认真总结和回顾,也为新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如何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作者:王丽 主编